> 食妃不媚:腹黑王爷滚远点

第一百七十一章 姚王

第一百七十一章 姚王

   宗政憬醒来后,果如大夫所料,不出几日就恢复了元气,虽说走起路来尚需拄着拐杖,但处理公务却是毫无影响的,加之前几日有姚瑾策收拾过他们失踪几日的烂摊子 , 且有容王心腹坐镇,他这近十日的缺席对于姚氏之乱的后续处理几乎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 而他此次负伤 , 中计落崖一事自然没有被宣扬开来 , 只是被渲染成了身先士卒的挂彩而已,
  仁庆帝对潜州知州请罪折子的批复三日前便到了,功过相抵 , 不再另罚 , 潜州知州见好就收 , 立刻打开潜州城门 , 押送姚氏一干余孽至兰州,梧州知州则更早一日亲上兰州请罪。
  至此,姚氏之乱暂平。因姚氏号称的十万之众从未完整集结过,其数据真假难以考证,最后潜州与梧州知州共抓获上万人众,鉴于主犯姚文远身死,其子姚渌新据说死于火灾,姚氏作乱的领头人一个都没活下来,宗政憬只选取其中主犯及姚文远底细后裔共计一百七十五人押解回京 , 其余人等就地关押,等候仁庆帝处置。
  这期间,宗政憬忙得脚不沾地,蓝风等人又刻意不说,他并不知晓自己昏迷期间是姚媚儿日夜不离的照顾他,而姚媚儿搬回自己的院落后 , 一改活泼好动的性子深居简出,只每日做一做自己与姚瑾策的伙食。宗政憬虽然暗中艳羡姚瑾策的待遇 , 但碍于与姚瑾策的约定 , 只能假装不知 , 不敢轻易靠进姚媚儿,姚媚儿又一直窝在自己院子里 , 宗政憬连偶遇的机会都没有。
  因紫薇玉莫名失踪 , 君氏宝藏尚未开启 , 姚瑾策被仁庆帝随后派来的人以保护为名限制自由 , 在宗政憬的周旋下,姚瑾策以有功之人的身份与他一道回新京。姚媚儿与姚瑾策的关系知道的人除了仁庆帝,便只有宗政憬的心腹,为不暴露姚媚儿为她招来灾祸,姚媚儿暗中先行一步返回新京,这次她依旧住进了紫澜苑。某种程度上来说,紫澜苑时姚瑾策与仁庆帝的平衡点,两人都觉得姚媚儿住在紫澜苑能让自己更放心些。
  ——如今,不仅是姚瑾策轻易不能脱身 , 连姚媚儿亦如是。姚瑾策的能力,仁庆帝遥坐新京亦是有所耳闻,有姚媚儿这个软肋在手,仁庆帝才能少费些心思在钳制姚瑾策上。毕竟姚瑾策大义灭亲的姿态十分高调,他又是秦朝君氏的唯一血脉,秦朝与景朝的更替不同于以前历朝历代的更替 , 对于秦朝的皇室后裔,即便他真的举旗要求皇位 , 也不能称作造反 , 何况姚瑾策这样识时务的选择了景朝。倘若姚瑾策选择的是姚氏 , 那姚氏便也不算是造反了。所以仁庆帝对于姚瑾策这位君氏后人,虽然喜欢不起来 , 却也是在谈不上厌恶。
  姚瑾策甫一入新京 , 便随宗政憬入宫面圣。
  这是姚瑾策第一次来新京 , 入宫自然也是第一次。
  仁庆帝并没有在上朝的大殿上见宗政憬与姚瑾策 , 而是选在了御书房。
  “儿臣参见父皇,父皇万安,”宗政憬手一边行礼,一边捧着用紫檀木盒装好的玉玺,举过头顶,“儿臣幸不辱命,将传国玉玺找回,请父皇过目。”
  姚瑾策跪在宗政憬身后:“草民姚瑾策,拜见皇帝陛下。”
  立在仁庆帝身后的老太监上前 , 从宗政憬手中接过紫檀木盒,小心翼翼的放到仁庆帝的龙案之上。仁庆帝的目光并没有落在紫檀木盒上,他淡淡道:“都起来罢。”
  “谢父皇。”
  “谢陛下。”
  宗政憬起身后,姚瑾策才缓缓起身。
  仁庆帝的目光先落在宗政憬身上:“三儿这次做得很好。”
  宗政憬低垂着头:“儿臣仍由诸多不足之处,宝藏……”
  仁庆帝打断宗政憬的话:“此事暂且不提,你继续暗中查访便是。”
  宗政憬颔首:“儿臣领旨。”
  仁庆帝的目光移到了姚瑾策身上:“你叫姚瑾策?”
  姚瑾策颔首:“是。”
  仁庆帝的语气平静的有些干瘪,令人完全猜不出他到底是什么情绪:“为何不姓君?”
  姚瑾策的语气同样波澜不兴,听不出他是惶恐还是紧张 , 或是有什么其他的情绪:“启禀陛下,草民的祖母确是前朝朝云公主 , 但草民的祖父乃是姚氏族人 , 祖母嫁于祖父 , 于请于理,草民都应姓姚。”
  仁庆帝“唔”了一声 , 目光从姚瑾策身上移到了眼前的紫檀木盒上 , 侍立一旁的太监见状立刻上前 , 将紫檀木盒打开。
  仁庆帝从盒子里取出玉玺 , 细细看了看,才状似漫不经心道:“为何选择对抗你的祖父?听说你的祖父,生前可被你气的不轻。”仁庆帝这话一出,御书房内的气氛明显凝滞。
  姚瑾策沉吟片刻,才道:“草民的祖父为一己私利不择手段,草民虽为子孙,却也不能愚孝,置天下百姓于水火。阻止祖父酿成大错,才是草民应尽的孝义。”
  仁庆帝将玉玺放回到紫檀木盒中 , 将盒子盖上,对于姚瑾策的回答不置可否。
  皇帝不开口,旁人自然也不敢多话,此时的御书房中一共只有四人,安静的连细针落地声都清晰可辨。
  良久,看着稳稳站如松的两个人 , 仁庆帝抬了抬手:“传旨。”
  御书房中唯一侍立的老太监取出圣旨,缓缓展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圣旨的内容很多很长,但核心的意思只有一个——
  仁庆帝册封姚瑾策为王 , 封号姚 , 是为姚王。并此下一处府邸作为姚王府。这消息随着姚瑾策的出宫 , 迅速在文武百官、街头巷尾见传递开来。
  据说这位君氏传人在面圣时对答得宜,令仁庆帝龙心大悦 , 正当各方势力揣测这位君氏唯一后人会否被软禁甚至街机斩草除根的时候 , 却传出了仁庆帝御封其为姚王的旨意 , 甚至仁庆帝还亲自手书“姚王府”三字 , 作为姚瑾策府邸的牌匾。
  姚瑾策便成了景朝唯一的异姓王。
  虽然姚瑾策是景朝唯一的异姓王,却不是这片土地上唯一出现过的异姓王,但直接以姓氏为封号,却极为少见,至此,姚之一姓,在景朝不再成为禁忌,姚姓有才之人也从此时开始,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当然 , 这些都是后话。
  从仁庆帝一贯的处事风格不难看出,对于这位颇识时务的姚王,他算是容下了,那么,这位有着前朝血脉的姚王,便真正成了新京最炙手可热的新贵。虽然他的身份依旧有些不尴不尬 , 但这泼天的富贵却已是板上钉钉的事。这位姚王殿下,虽然年近三十 , 却未曾婚配 , 加之丰神俊朗 , 容貌惊人,言谈举止间进退有度 , 一时间连慕慎安新京第一公子的称号也有易主的危险。
  倒也只是险些。因为新京之人暗中颇为默契的给他别的称呼——妖王。并非是取自封号谐音的辱骂 , 反倒算是私下调侃的昵称。男人们认为这位接触中滑不溜秋的姚王殿下“多智近乎妖” , 而女子们最多只能惊鸿一瞥这位殿下的真容 , 因此她们的理由比较简单粗暴又无法反驳:这位姚王殿下“容貌美乎妖”。
  因这位新晋的姚王殿下颇具话题性,反倒使在姚氏之乱中起到重要作用、行为处事靠谱到令群臣大跌眼镜的秦王殿下显得不那么引人瞩目。当然,这只是表象。毕竟能被姚王吸引住目光的人,基本上也不是会与秦王起利益冲突的人,真正一直盯着秦王的人,自然会将注意力继续停留在他身上,甚至,开始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对付他。
  与此同时,北边境亦有捷报传来:北境喇耶国终于选择认输求和 , 归还荆州、林州二州并返还所有抢夺的财物,对于毁坏的财物、杀害的民众,喇耶国愿意给予赔偿,但景朝也需归还容王所占喇耶国之地。除此之外,喇耶国将送上汗血宝驹一千匹、金银珠宝若干,并承诺年年上贡。
  喇耶国的汗血宝驹 , 是这片大陆上最好的马,素有日行千里之称 , 本是喇耶国镇国之宝 , 轻易不肯外流。如今有了这一千匹纯种汗血宝驹 , 加以繁殖,若是数量发展的好 , 组上一支汗血宝驹的骑兵……光想想就觉得无比美好!虽然没有割地——说实话喇耶国的土地贫瘠 , 要来也没什么用处——至于金银珠宝对于地广物博的景朝而言也实在没什么意思 , 喇耶国即便清空国库 , 对景朝而言也不过尔尔。但这一千匹汗血宝驹几乎是将喇耶国五分之一的汗血宝驹都送了出来,这诚意,勉强还算可以。
  至此,因姚氏之乱引发的一切战乱及可能的战乱全部烟消云散,景朝境内又是一片歌舞升平的盛世模样。
  容王的头上又多了显赫军功,不过相较于屡战屡胜的容王,秦王殿下这次为自己挣下了铁打的功绩更引人注目些,被仁庆帝指派到户部历练,而在炎氏的动作下 , 辰王同时被指到吏部历练,刚立下赫赫军功的容王也被召回,去了兵部。
  三位有可能继承皇位的皇子被分开指到六部,朝中的气氛陡然凝重起来。
  ——仁庆帝,终于开始准备选择继承人了。
  

倾我所思说: 新书不易,陪伴更难!二层楼书院支持QQ、微博一键登录,登录收藏即可观看最新最快内容!大家可以发表留言、推荐、打赏跟我互动哦!